春节的风俗有哪些

时间:2024-08-11 23:36:22
春节的风俗有哪些

春节的风俗有哪些,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,是集祈福攘灾、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,那么下面跟大家具体分享春节的风俗有哪些。

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1

1、放鞭炮

千百年来,鞭炮已成为春节的符号之一,它为人们带来了热闹、喧嚣、喜庆,年味也会倍感浓郁,孩子们也喜欢燃放爆竹。放鞭炮最初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驱赶“年兽”以及瘟疫,希望新的一年平安健康,因此在除夕这天早上开门时,家家都会燃放鞭炮。但这两年,很多地方已禁燃鞭炮,就连不少农村也不例外。

2、贴春联

春联最早被称为“桃符”,也就是在桃木上写字,其目的是驱赶邪魔。而随着纸张的发明,人们则在纸张上题字。到了朱元璋时期,春联这才被正式确立,家家都会贴上喜庆吉祥的春联,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。

3、年夜饭

在除夕这天,家家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,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,聊着一年里的所见所闻所感,内心十分畅然。因此,年夜饭是除夕这天必不可少的,且年夜饭通常也会十分丰富,需要摆上大鱼大肉,以表明家庭富足幸福,不用为吃喝发愁。而年夜饭所准备的菜肴,普遍讲究吉祥喜庆,希望新年能有好彩头。

4、祭祖

祭祖是除夕最重要的第一件大事,它是中国人孝道的体现。在除夕这天,大家会在家里摆上丰盛的美食,再将先祖牌位或画像摆出来,倒上美酒,由家主点燃香烛,率一家人叩拜祭祀,以表示对先人的敬重和感恩,希望先祖能够保佑家人平安。等仪式结束后,一家人才能才能开始享用美食,这体现了中国人“慎终追远”的情感,每个家庭都会特别重视。


  

5、挂灯笼

除夕这天,除了要贴春联,同时也要挂上红灯笼,这一习俗已在我国兴起1800年之久,从西汉时就有这一习俗。除夕这天,大家都会挂上喜庆团圆的红灯笼,以此营造出和睦喜庆的气氛,期待新的一年红红火火。

6、守岁

守岁也是除夕重要的习俗之一,至今已流行近2000年之久。晋朝《风土记》中就有关于“守岁”的描述:“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曰守岁。”到了唐朝时,守岁已是全国性的年俗。守岁最初的目的'其实是为了驱赶“年兽”以及瘟疫,除夕夜灯光要亮上一夜,而“年兽”怕光,可以起到驱赶的作用。

春节象征意义

1、团圆

不知何时起,人们已经不再像先前那般对春节另眼相看了。至于其中的原因人们早已说得尤其不少的了。然就个人而言,或许还不至于不把春节放在心里,因为就着这样的节日可以图个全家团圆,共叙一年中的悲喜得失苦乐酸甜,证明家庭仍然是现在的社会中的最牢不可破的组成单元。

2、联谊

在国人的心目中,在我国五大传统节日中没有哪一个比春节更让人看重的了。春节里除了自己家人团圆之外,走走亲戚串串邻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。这样不仅使人们在交流相互信息的过程中,增进了解彼此间的其他相互的盲点,也让人们的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拉近,和谐了家人也和谐了朋友更和谐了社会,和乐融融。

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2

一、春节习俗:

1、祭灶神: 祭灶,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、流传极广的习俗。

2、扫尘:二十四,扫尘日”。迎新首先要除旧。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,北方称“扫房”,南方叫“掸尘”。在春节前扫尘,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。

3、贴红春联: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,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。

4、贴年画:江苏苏州桃花坞、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,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。

5、倒贴福字:在我国,人们往往用一个“福”字来表达对福运、福气、幸福的向往和追求。

6、年夜饭: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。

7、守岁:守岁,俗称“熬年”,是从吃年夜饭开始。


  

8、放爆竹:中国民间有“开门爆竹”一说,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,家家户户开门的'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,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。

9、压岁钱: 除夕守岁之时,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,也叫压胜钱。

10、拜年:拜年,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,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,是最能体现“年味”的春节习俗。

11、逛庙会: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,庙会之时,通常由僧人、道士做“法事”或“道场”以祭祀神佛,人们也要进香朝拜、许愿、还愿、求福。

12、中国结:中国结又称盘长结,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。

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3

春节的来历:

春节过年,是中华民族最隆重、最热闹的节日。湘潭人过年,隆重而热烈。过去,年前一两个月就开始“忙年”,年后一两个月几乎都在拜年待客中度过。

大年三十守岁到初一,年尾接年头,表示喜庆、祥和、团圆。俗话说“麻雀也有个三十初一”,就是说,这两天,做工的要歇业,讨债的不上门,盗抢的要停手。

过年习俗的形成,既有悠久历史的传承,也有许多美好的民间传说。

早在殷商时期,先人们就开始了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。古时人们把谷的.生长周期称为“年”。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,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,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,即一年的开始,就叫年。到了西汉,年的名称正式固定下来,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
还有一种传说,说“年”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凶猛的怪兽。后来,人们慢慢掌握了“年”的活动规律,算准了“年”肆虐的日期,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,称作“年关”。人们在家门口贴红纸,院子里烧柴禾、拢旺火,用菜刀剁菜、肉,燃放鞭炮,发出雷鸣般的声音,把"年"吓走,逐渐形成了守岁、放鞭炮的习惯。


  

另有一种传说也与过年有关。相传古时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,看到当时节令很乱,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测算,设计出了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和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。

当时的国君叫祖乙,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。万年知道后,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,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。祖乙听后龙颜大悦,感到有道理。

于是把万年留下,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,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,测算日月规律,创建历法。年复一年,万年经过长期观察,精心推算,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。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,已是满面银须。国君深为感动,为纪念万年的功绩,便将太阳历命名为“万年历”,封万年为日月寿星。以后,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,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。

《春节的风俗有哪些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