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羊过河故事,在日复一日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看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吧,看故事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,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。下面分享的是小羊过河故事。
小羊过河故事1
有一只小羊,身上长着白毛,头上有两只小角,叫起来“咩咩咩”的,大家叫他小白羊。还有一只小羊,身上长着黑毛,头上有两只小角,叫起来“咩咩咩”的,大家叫他小黑羊。
小白羊和小黑羊都住在河边,小白羊住在小河东边,小黑羊住在小河西边,他们隔着一条河呢。这条河不宽,可是很深,哗啦啦,哗啦啦,河水一天到晚流着,这可怎么过河呀?还好,河上架着一根木头,这就叫做独木桥。独木桥很窄很窄,只能走一个人。小白羊住河东边,可是他的姥姥家住小河西边。
小白羊常常走过独木桥去看奶奶,奶奶总是找了很多鲜嫩鲜嫩的`青草,给小白羊吃个饱,才让他回家去。小黑羊住在小河西边,可是他的爷爷家住在小河的东边。小黑羊常常走过独木桥去看爷爷,爷爷也找了很多鲜嫩鲜嫩的青草,给小黑羊吃个饱,才让他回家去。
有一天,天气很好,小白羊心里想:这样好的天气,我到奶奶家去一趟吧。小白羊就一边咩咩地唱着歌,一边的笃的笃地走上独木桥,向小河西边走去。这时候,小黑羊也一边咩咩地唱着歌,一边的笃的笃地走上了独木桥。原来小黑羊要到小河东边去看爷爷呢。
小白羊朝西走,小黑羊朝东走,走着走着,走到桥中间,他们俩就碰头了。小白羊走不过去,小黑羊也走不过来。小白羊把头一抬,对小黑羊说:“退回去,退回去,快给我退回去!你知道吗,我要过桥看我奶奶呢!”小黑羊一听,也把头一抬说:“你退回去,你退回去!
你看奶奶有什么要紧,我要过桥看我爷爷呢!”小白羊生气了,瞪着 眼说:“你为什么要我退回去?是我先上桥的!你应该退回去,退回去!”小黑羊也生气了,把小蹄子蹬得咯咯地响,大声说:“什么?你让我退回去!哼,是我先上桥的!你应该赶快退回去,赶快退回去!”
说着说着,小白羊和小黑羊就吵起来了。他们越吵越凶,谁都不肯让谁。小白羊发脾气了,他低下头,把两只角对着小黑羊冲过去。小黑羊见小白羊冲过来,也低下头,把两只角对着小白羊冲过去。只听见“咚”地一声,小白羊的头和小黑羊的头撞在一起了,又听见扑通、扑通两声,两只小羊都掉到河里去了
两只小羊过桥时各不相让,结果纷纷落入水中险些被大灰狼吃掉。机智的小狗把大灰狼引上独木桥,又撤掉了独木桥使大灰狼跌入河中被独木桥砸死了。小羊得救了,他们明白了互相谦让的道理。
小羊过河故事2
一只小白羊和一只小黑羊都住在河边,小白羊住在小河东边,小黑羊住在小河西边。这条河不宽,但很深,河上架着独木桥,只能走一个人。
小白羊的姥姥家住在河西边。小白羊常过独木桥去看姥姥,姥姥总是准备很多鲜嫩的青草给他吃。
而小黑羊的爷爷家住在河东边。小黑羊也常走过独木桥去看爷爷,爷爷也会准备很多鲜姨的青草,在家等着小黑羊来吃。
有一天,天气很好,小白羊想过桥去看姥姥,于是就走上独木桥,向小河西边走去。
这时候,小黑羊也要过桥去看爷爷。走着走着,他们就在桥中间相遇了。小白羊走不过去,小黑羊也走不过来。
小白羊把头一抬,对小黑羊说:“退回去,快给我退回去!你知道吗,我要过桥看我姥姥呢!”
小黑羊一听,也把头一抬说:“你退回去!你看姥姥有什么要紧,我还要过桥看我爷爷呢!”
小白羊生气地瞪着眼说:“你凭什么要我退回去?是我先上桥的!你应该退回去!”
小黑羊也蹬着蹄子大声说:“是我先上桥的,你才应该退回去!”
说着说着,他们就吵了起来。越吵越凶,谁都不肯让步。
小白羊见小黑羊不肯让步,心里急着去姥姥家,便大发脾气,要让小黑羊尝尝教训。他低下头,把两只角对着小黑羊冲过去。
小黑羊见小白羊冲过来,也低下头,把两只角对着小白羊冲过去。他们头对头、角对角地打起架来。
独木桥本来就很窄,站都站不稳,哪是他们打架的地方呀!他们使尽全力地争斗着,非要拼个你死我活才肯罢休,弄得独木桥直发颤。最后,他们都掉进了深深的河里。
扩展资料:
孔融让梨
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,才思敏捷,巧言妙答,大家都夸他是奇童。4岁时,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,并且懂得礼节,父母亲非常喜爱他。 一日,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,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,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。
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:“我年纪小,应该吃小的梨,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。”父亲听后十分惊喜,又问:“那弟弟也比你小啊?”孔融说:“因为我是哥哥,弟弟比我小,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。”孔融让梨的故事,很快传遍了曲阜,并且一直流传下来,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。
孔子
春秋时期,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,宣传他们的'政治主张。 一天,他们驾车去晋国。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,挡住了他们的去路。 孔子说:“你不该在路当中玩,挡住我们的车!”。
孩子指着地上说:“老人家,您看这是什么?”孔子一看,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。 孩子又说:“您说,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?”孔子被问住了。
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,便问:“你叫什么?几岁啦?”孩子说:“我叫项橐,7岁!” 孔子对学生们说:“项橐7岁懂礼,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!”